智齒,學名第三大臼齒,俗稱智慧齒、立事牙、盡頭牙,是口腔最靠近喉嚨的牙齒,如果全部生長出來一共4顆,上下顎各兩顆,一般是於16歲或之後才生長出來,相較於幼兒時期長出的乳齒與兒童時期更換的恆齒,智齒通常是在人類心智已經趨於成熟時才長出,因而得名。
在人類種係發生和演化過程中,食物種類的日趨精細,帶來了咀嚼器官的退化,造成頜骨長度與牙列所需長度的不協調,結果是頜骨慢慢退化,逐漸縮小,而牙齒本身的大小並沒有改變。但是,智齒是牙列中最後萌出的牙齒,當智齒萌出時,往往因為萌出位置不足,導致程度不同的阻生。
智齒的危害性
在生活中,我們常見年輕人牙不痛,卻腫了腮面,張口疼痛甚至發熱,往往被他們視為「上火」,其實這是智齒引起的冠周炎。
在生活中,我們常見年輕人牙不痛,卻腫了腮面,張口疼痛甚至發熱,往往被他們視為「上火」,其實這是智齒引起的冠周炎。
因為智齒未能完全萌出,牙周袋很深,藏汙納垢,體弱時細菌大量繁殖,冠周急性化膿波及周圍軟組織炎症,甚至發生嚴重的口腔頜面間隙感染、頜骨骨髓炎。
其次,智齒常使臨牙發生齲壞、牙周病,有時阻生牙壓迫臨牙牙根,使臨牙牙根吸收折斷。
近中或水平智齒常常造成牙列擁擠,開頜。當開閉口有彈響、疼痛等顳頜關節紊亂綜合症,智齒常是「肇事者」之一。
因此,積極處理智齒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,不要任其造成危害,也不要在造成危害後再補救,亡羊補牢終究亡羊。
智齒一定要拔除嗎?
智齒階段,周圍的骨質比較軟,同時根部沒有完全形成,因此破壞附近神經等其他結構並不嚴重。
智齒階段,周圍的骨質比較軟,同時根部沒有完全形成,因此破壞附近神經等其他結構並不嚴重。
智齒及智齒萌出過程中,牙冠可部分或全部為齦瓣覆蓋,齦瓣與牙冠之間形成較深的盲袋,食物及細菌極易嵌塞於盲袋內;加之冠部牙齦常因咀嚼食物而損傷,容易形成潰瘍。
長期慢性智齒冠周炎還可能成為病灶感染的來源,導致關節炎或關節膿腫或其他器官的膿腫,甚至會導致心肌炎的可能。
某些智齒還可能導致開口困難或神經痛。
由於智齒危害極大,因此醫生建議青年女性在結婚懷胎前,為了你和未來寶寶的健康,最好到正規的口腔醫院去仔細檢查一下你的牙齒,及時去除隱藏在你口腔內的「定時炸彈」。
因為從預防的角度看,早期拔除智齒可以預防很多由其引起的併發症。拔除的最好時機是在16-18歲時。
此時牙根約形成1/3左右,拔除較易;病人的耐受較好,癒合較為迅速;而且其骨的再生及上皮的再附著均較佳,對鄰牙造成的牙周破壞的恢復也有利。
马上点这分享